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耐火原料资源及煤炭能源丰富
 点击数:1177次 添加时间:2016/12/30 [打印] [返回] [收藏]
    1、资源 。 河南省天然耐火原料资源丰富  ,除镁质原料之外  ,其他原料品种齐全  ,品质优良 。 河南省的铝矾土保有储量达2.8亿t  ,居全国第二位 。 另外  ,河南省煤炭、电力等能源充足  ,以各种原料为基础的电熔、合成、烧结、均化等材料已在国内市场占很大份额  ,并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国家  ,享有很高盛誉 。 但原料开采方式落后  ,乱挖滥采、采富弃贫  ,原矿开采回收率不足50%  ,资源浪费严重 。 在原料加工方面  ,原国有矿山企业已纷纷停产  ,到处是小竖窑煅烧加工  ,粗制滥造  ,产品附加值很低 。
    2、生产能力 。 改革开放后  ,河南省耐火原材料企业迅速增加  ,国有、集体、个体、联营厂竞相上马 。 据1993年行业统计  ,耐火原材料生产企业约1000余家  ,这些企业隶属15个地市的冶金、建材、化工、轻工、乡镇集体及个体企业系统  ,多数位于陇海、焦枝铁路两侧  ,京广线以西区域 。 近年来  ,生产能力过大  ,一些企业开工不足  ,处于关停并转、停产半停产状态  ,个别国有企业已宣告破产 。 据业界人士估计  ,河南省现有原料矿山和耐火材料企业600多家  ,单就产量、能力而言  ,仍然严重饱和 。 资料表明  ,1999年河南省耐火原料产量300万吨  ,耐火制品产量279.7万吨  ,其中耐火砖194.4万t  ,不定形62.5万吨  ,其他制品22.8万吨 。 因此  ,单从产量上讲  ,入世后  ,河南的耐火原料及制品出口具有很强的实力 。
    3、企业规模 。 洛阳、焦作、渑池等地的一些企业是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  ,濮阳、开封、新乡、平顶山、三门峡、济源、巩义、密县等地的一批企业为后起之秀  ,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 。 其他企业规模不大  ,品种单一  ,行业内影响较小 。 总体来说  ,河南耐火原材料企业之间的规模、装备水平相差很大  ,多数企业小、散、乱  ,管理粗放  ,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少 。
    4、生产成本 。 河南省耐火原料资源及煤炭能源丰富  ,加之交通便利  ,原材料成本低  ,为发展耐火原料及制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耐火材料属劳动密集型产品  ,职工平均工资不高  ,劳动生产率低 。 较低的生产率虽部分抵消了职工低工资、原料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但与国内外市场相比  ,生产成本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具有明显优势 。
    5、技术力量 。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和洛阳耐火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力量雄厚  ,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焦作、濮阳、新乡、开封等地的重点企业也具有很强的实力 。 而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技术力量较薄弱 。 前些年  ,企业以不同形式在设有耐火材料专业的一些高校委培了不少学生  ,现已成为技术骨干 。 近些年  ,河南省的一些有关院校也为企业培养了不少人才  ,但技术力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 入世后  ,对科技人员知识面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很高的外语水平  ,而且熟悉WTO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 。 显然  ,入世后  ,是否具备人才对企业将是严峻的挑战 。
    6、产品结构及质量 。 河南普通产品多  ,优质产品少  ,60%为普通粘土砖及高铝砖  ,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 这种现状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现有资产的产出效益  ,削弱了竞争能力 。 近些年  ,我省出口的产品质量与国际市场要求相比  ,有些产品实物质量不稳定  ,化学成分、尺寸精度及外观不能满足要求 。 在产品包装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 由此可见  ,加入WTO后  ,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同全国一样  ,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 在基础性资源、生产能力、生产成本方面  ,河南有明显优势  ,但在生产装备、产品结构、技术力量及产品质量上  ,除少数企业有优势外  ,多数中小型企业相对差一些 。 (来源:中国耐火材料网)